当前位置:主页 > 心情句子 >

家徒四壁的典故-集锦74句

2024-05-04 06:38心情句子59

家徒四壁的典故

1、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同样,实力不够,也不要做"领头羊"。陈母的见识使得儿子在乱世得以保全。

2、相敬如宾:有关于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待人有礼的成语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与夫人的故事。传说中,屈原出使其他国家时,夫人每日扶着杖亲自送他,见其地起埃尘后亲自为其拂净。他们相互之间彼此尊敬礼让,如同宾主相待。

3、由于胎教,周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母亲教他一件事,他能举一反三,会知道上百件事。

4、欧阳修长大后做了官,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因此被贬职,郑氏并没有抱怨儿子不识时务,而是宽慰儿子说:"你是为了正义被贬职,这很光彩。我们家安于贫贱,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5、房景伯就派人将贝邱母子请到家中,让贝邱和自己的母亲同床而睡,同桌吃饭,由房景伯侍奉两位老人,叫贝邱的儿子在一边看着。

6、陈婴听从母亲,带着人马去投靠项梁,被封为上柱国,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项羽死后投降了刘邦,被封为堂邑侯。

7、家徒四壁:有关于家境贫困、家境拮据的成语典故,源自宋朝文学家辛弃疾的《摸鱼儿·雁丘词》。辛弃疾写道:“绿蓑青笠人家少,红旗河上忽鸿飞。肯将何事搅扁舟,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描绘了一个家徒四壁、贫困落寞的生活境况。

8、查阅史书,发现岳飞的背上确实刺了字,不过却是"尽忠报国"四个字,史书并没有说清楚是谁给刺的。

9、弹冠相庆:有关于家中喜庆、庆贺之意的成语典故,源于《西游记》。在第九回里,孙悟空降伏了蛟魔王和其手下的妖魔,恢复了河流畅通。沿河居民为了表达对孙悟空的感激与庆贺,将白装翻修,鸣硝炮,弹冠相庆。

10、崔氏知道这事后,对房景伯说:"你也不要生气,把那母子请到我们家里来,让她儿子亲眼看看你是怎样孝敬我的,他会受到感化的。"

11、结婚生子后,赶上战乱,宣文君身背父亲传给她的《周官经》,跟随丈夫,携带儿子徒步迁徙到山东,生活十分艰难。

12、在宣文君的努力下,儿子韦逞对《周官经》很有研究,被任命为专门负责祭祀礼乐的官职"太常"。

13、仉氏认为那里也不适合儿子居住,最后迁居到学宫(书院、学校)旁边,孟子开始模仿读书人的样子,仉氏感到满意,定居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

14、王冕是元朝末年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成才来自于母亲的发现和支持。

15、回家以后,贝邱的儿子果然变得很孝敬。

16、孟子小时候,家住一片坟地附近,他就和小朋友一起学着做哭丧一类的游戏。仉氏认为,这种环境不适合儿子居住,就迁居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学着做买卖吆喝的游戏。

17、王冕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因为家境贫困,只得让年仅七岁的王冕放牛。

18、姚氏是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她性格倔强,为人刚直,家教很严,这深深影响了岳飞,虽然家中一贫如洗,但是岳飞自小就勤奋好学,又天生神力,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19、清贫并没有动摇她把《周官经》传下去的决心,在儿子韦逞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经。

20、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她性情温和,端庄雅静,在怀胎周文王的时候,注意实行胎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21、宣文君,是十六国时期的女经学家,本姓宋,是太常韦逞的母亲。

22、意思是绝不看邪恶的事物,不听淫乱的声音,说话文雅,不出口伤人。

23、她发现儿子非常聪明,王冕经常丢下牛,躲在村塾的窗外听先生讲课,这样虽然挨了父亲不少痛打,但是却学会了很多书。

24、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东阳县的年轻人杀掉县令,聚集了两万人,听说陈婴是诚信谨慎的人,大家想拥立他为王。

25、湛氏教导儿子,交朋友一定要结交品德好、学问好的人。

26、王冕的父亲从来也不敢想,家里会出一个读书人,但是王冕的母亲有不同看法。

27、画上题诗一首,"孤灯课读含苦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28、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他幼年丧父,是由母亲仉氏养大的。

29、家里的女佣刘婆见状,想起寇母的遗言,把寇准叫入内室,拿出寇母临终前所画的《孤灯课子》,画中寇准在松油灯下读书,寇母在一旁织布。

30、王冕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家里没有油灯,夜里他只身一人跑到一座寺庙里,坐在泥菩萨的腿上借着长明灯的亮光读书,往往一直读到天亮。

家徒四壁的典故

31、寇准看着画,想起当年母亲含辛茹苦,终将自己培养成人的经历,顿时泪流满面,急忙"辞宾客,停歌舞,罢宴席"。

32、和睦相处:有关于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成语典故,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典故中描述了孟子的学生梁惠王的两个儿子,因为争夺家庭中的權利而争斗不休。孟子告诉梁惠王,家庭和睦相处是宝贵的财富,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共同的幸福。

33、郑氏:画荻教子,安于贫贱

34、房景伯是有名的大孝子,听后自然大怒,打算惩罚贝邱的儿子。

35、随着时间推移,寇准的生活越来越奢侈,过五十岁大寿的时候,在家里张灯结彩,备下山珍海味,大摆宴席,招待宾客。

36、崔氏:助子仁政,感化罪人

37、后来,由于范逵的举荐,陶侃踏入仕途。

38、太任:首开胎教,母仪天下

39、陶侃的好友范逵,有一次借宿陶家。没有草料,湛氏就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了去喂范逵的马,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居,换钱购买酒菜。

40、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早年家徒四壁,全靠母亲勤苦持家。

41、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她到了陈家,不曾听说陈家出过地位显赫的人,"今暴得大名,不详",现在突然获得大名声,这是不祥之兆,不如依附于别人,事情成功了,仍然可以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因为毕竟不是领头的人。

42、白天,她要上山打柴,但是不管有多劳累,晚上还要坚持在昏暗的油灯底下教儿子读经。在儿子睡觉以后,她又开始纺线织布。

43、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毁伤的,所以湛氏"截发筵宾",卖头发招待宾客,这深深感动了范逵。

44、首开胎教先河而母仪天下的太任是伟大母爱的化身,她的高尚品德感召着一代代女性。

45、寇母常常一边织布,一边教寇准读书。后来寇准做官,日子变好了,寇母却病逝了。

46、崔氏是南北朝时期的名臣房景伯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房景伯小的时候,她亲自教他识字读书。

47、面对母亲的"封坛退鲊",读了母亲的附信,陶侃感到羞愧,决心做一个清廉的人。

48、宣文君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向她传授了儒家经典《周官经》。

49、韦母:绝学传世,课子授经

50、姚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51、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典故。

52、寇母:遗画教子,勤俭家风

53、仉氏:孟母三迁,成就"亚圣"

54、她心疼儿子,尽管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是好说歹说,劝丈夫让儿子读书。

55、尽管如此,"岳母刺字"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个象征。

56、欧阳修小的时候,家里连学习用的纸和笔都买不起,更别说请老师了,但是郑氏并没有放弃对欧阳修的教育,请不起老师,她就亲自教育儿子。

57、《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题材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经济困境中的坚持与奋斗。故事中,主人公一家生活在破旧的小屋中,生活艰辛,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通过勤劳努力和智慧,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影片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贫困家庭的坚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这部电影引人深思,让观众重新审视贫困问题,并呼吁社会关注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58、当时《周官经》成了绝学,精通的人也只有宣文君了。前秦皇帝苻坚,特意设立讲学堂,亲自招收了学生一百二十多人,由她给学生讲解。

59、宣文君作为经学家,使绝学得以传世;作为母亲,课子授经,也是了不起的。

60、湛氏:截发筵宾,封坛退鲊

家徒四壁的典故

61、陈母:暴得大名,是为不祥

62、陶侃在浙江海阳做官时,监管渔业。有人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他,陶侃想到清苦度日的慈母,就让使者捎带给母亲。

63、守株待兔:有关于家中懒散、不思进取的成语典故,源自《大戴礼记》。典故中讲述一个农夫,他看到一只兔子被绊在自己家的株上。从此以后,他不再努力种田,只是守株待兔,期望有更多的兔子自动上门,带来好运。这个典故中的农夫象征了不思进取,只期待侥幸的人。

64、湛氏向使者问明情况,将坛子封好,让使者再带回去,并在附信中说:"你做了官,送给我的东西,不是用你的薪水购买的,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65、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然想到,可以用这些荻草的茎秆在地上写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识字练字。

66、正是由于她的传经之功,苻坚赐予她"宣文君"的称号。

67、王母:因材教子,贫不废读

68、这样朝夕相处,过了一个多月,不孝之子被房景伯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内心十分惭愧,发誓痛改前非。

69、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传说姚氏为了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70、房景伯在担任清河太守的时候,一位叫贝邱的母亲,来向他哭诉,她有个不孝的独生子。

71、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早年丧夫,家境贫寒,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72、郑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

73、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组建"岳家军",奋力抗击金兵,那四个字成为他终生遵奉的信条。

74、尽管王冕学习进步很快,可是王父总想让儿子放下书本跟他一起种地,在这种情况下王母总是想法子开导王父,从而使王冕通过勤奋学习成为一位闻名天下的画家和诗人。

标签:

“家徒四壁的典故-集锦74句” 的相关文章

悬梁刺股的故事20字缩写汇总196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20字缩写汇总196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20字缩写 1、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2、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很多的,例如,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程门立...

悬梁刺股的故事80字左右优选汇总72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80字左右优选汇总72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80字左右 1、悬梁刺股是一个古代故事,据传是战国时期的智士蒯聩为了求知而痛苦地学习的故事。他听到了悬梁刺...

读书成语对应的典故【优选27句】

读书成语对应的典故【优选27句】

读书成语对应的典故 1、拓展资料 2、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3、孙敬悬梁:东汉孙敬读书时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将绳子...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优选116句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优选116句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 1、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如果用围魏救赵的计划,暂且不来理解这里的危...

悬梁刺股50字的故事-摘抄96句

悬梁刺股50字的故事-摘抄96句

悬梁刺股50字的故事 1、锥子没消毒,经常刺屁股,在古代卫生条件容易得破伤风。学习他努力学习的劲头而不是他的行为。 2、这个...

优选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故事【66句】

优选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故事【66句】

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故事 1、"头悬梁" 2、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

悬梁刺股的故事怎么讲

悬梁刺股的故事怎么讲

悬梁刺股的故事怎么讲 1、该成语的前半段,也就是讲的“悬梁”最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其原文如下: 2、头悬梁的内容:...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50字-集锦84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50字-集锦84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50字 1、悬梁刺股的主要事迹: 2、悬梁刺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励志故事,讲述了冯唐卧薪尝胆,苦心修炼,终成...

悬梁刺股的启示【优选66句】

悬梁刺股的启示【优选66句】

悬梁刺股的启示 1、主人公用绳子吊住脖子,用剪刀刺大腿,保持头脑清醒来学习。 2、这种行为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自虐行为...

梁上君子的典故优选汇总40句

梁上君子的典故优选汇总40句

梁上君子的典故 1、殊不知,网上君子因寻求认可、赞许抑或漫骂、批评,总之引人关注的心理作祟,无所不用其极地去追求点击率...

通宵达旦的典故-摘抄40句

通宵达旦的典故-摘抄40句

通宵达旦的典故 1、翻译:我的母亲一直以来身体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写信告诉我们说眼睛昏花了,原来是怜惜想念我这个在外的游...

高山流水的典故100字精选30句

高山流水的典故100字精选30句

高山流水的典故100字 1、“高山流水”的典故出自于:春秋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介50字精选68句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介50字精选68句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介50字 1、韦编三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剪纸艺术,被称为“艺术宝库”。 2、他曾请教过当官的人,也曾请教过寻常...

拨乱反正典故【31句精选】

拨乱反正典故【31句精选】

拨乱反正典故 1、〔注解〕 2、《论语?宪问》中有“上好礼,易使也。” 3、汉朝建立以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就派人重修...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典故【23句精选】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典故【23句精选】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典故 1、萤窗雪案 2、映雪读书 3、囊萤映雪 4、悬梁刺股 5、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

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20字-97句优选

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20字-97句优选

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20字 1、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

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典故优选汇总49句

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典故优选汇总49句

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典故 1、头悬梁的故事为:东汉时期,有个叫孙敬的读书人,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防止深夜读书时打瞌睡,...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二十字【优选125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二十字【优选125句】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二十字 1、孙敬也是一位勤奋学习的学生。他为了防止自己在学习时打瞌睡,将头发绑在房梁上,这样一旦头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