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典故200字优选116句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
1、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如果用围魏救赵的计划,暂且不来理解这里的危险,返回去取我梁山大寨,这可怎么办!【例子】只有善于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以围魏救赵的计策打败敌人。【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近义词】声东击西、围詹救科、调虎离山【反义词】围点打援、围城打援
3、战国时,魏惠王派遣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求救于齐。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魏国内部空虚,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在路经桂陵要隘,齐兵设伏截击魏军。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4、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5、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6、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赵国被敌国魏国所包围,而魏军力量强大。
7、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8、故事如下:
9、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
10、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迂迥战术,分散兵力,攻击敌薄弱,致敌死地。近义声东击西。
11、围魏救赵的成语故事
12、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马行至桂陵一带,不防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
13、其实,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的因素,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避实就虚,这样来解决问题可能更为见效。
14、战国时期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军师顺便建议不要直接去就赵国,转头进攻魏国国都,魏国被迫放弃进攻,回师救援却中了齐国在路上的埋伏的故事。
15、最终,魏国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成功地转移了齐军的注意力,从而保住了赵国的安全,也成为一段著名的策略故事。
16、它的原理是从外围攻打一个强敌来救出受困的盟友。
17、历史典故
18、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19、围魏救赵是一个古代典故,简单来说就是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保护赵国不被攻击。
20、十月,邯郸没能坚守住,向魏军投降。但魏军也很快要求火速回援都城的文书,不得仓促回救,此时,齐军早就埋伏在魏军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经过一番激战,魏军大败,连庞涓也被生擒。
21、围魏救赵的故事
22、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23、春秋时期,晋国为了遏制越来越强大的齐国势力,便开始联合韩、魏、赵等国联合对抗齐国。然而,齐国很快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接连击败了晋国等联合军队,开始对魏国进行进攻。
24、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25、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26、详细内容
27、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28、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29、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
30、当时,魏国率先在众多诸侯国中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国力日盛,并先后兼并了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当时与魏国国力相当的诸侯国,在其东部有齐国,在其西部有秦国。魏国的邻国赵国、卫国则显得比较弱小。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
31、庞涓治军有方,军队战无不胜,很快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第二年,赵国迫于无奈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领兵前往救援。
32、现代社会中,人们也需要在复杂的情况下运用巧妙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此,学习围魏救赵的思路,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更好地解决。
33、这个典故是三十六计之一。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4、围魏救赵的意思
35、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36、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37、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讲了: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邯郸。赵王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魏国内部空虚,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在路经桂陵要隘,齐兵设伏截击魏军。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38、田忌听取了孙膑的意见,出兵围困魏国的都城大梁,魏王果然下令庞涓回军自救。庞涓收到魏王的命令后,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齐国军队大胜,赵国的危机也相应解除了
39、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40、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41、魏王因想削弱赵人的反攻力量便迫使赵王投降,从而使赵国保全,这是围魏救赵的核心。
42、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43、故事概括: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44、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
45、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46、围魏救赵出自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如下:
47、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48、齐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能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于是,魏惠王调拨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直奔赵国。
49、今天就来重点说下围魏救赵讲了件什么故事。
50、围魏救赵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段历史典故,相传战国时期,赵国被魏、秦、楚、韩四国联合攻打,困境十分危急。当时,智者吕不韦向赵武灵王出谋划策,建议让魏国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手足之地,使魏军将赵军注意力缴集到自己身上。赵国趁此机会出兵突袭韩国,迫使韩国从半路撤退,从而牵制了秦、楚两国的支援,形成了一种“围魏救赵”的局面。
51、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52、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带兵救赵,田忌主张直趋邯郸,但孙膑认为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敌方的要害,他对田忌建议魏国的精锐都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就派兵直功魏都大梁,庞涓就会带兵回来救魏,这么赵国的围就可以解了,然后我们趁魏兵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的地方桂陵迎击他们,我们必定会胜利。
53、围魏救赵虽然是一则古代典故,但其背后的智谋思路却一直被人们所借鉴。
54、体现出了智慧和勇气,成为历史上经典的军事典故,同时也启发了后人在面临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
55、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56、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
57、简要回答
58、围魏救赵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策略的巧妙,还需要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资源支持。
59、张儀提出了一个干脆利落的方案:不要攻打魏国都城,而要攻打魏国的重镇、攻取河内;以围攻魏国为情势,以攻取河内为目的,调动起楚国和魏国之间的矛盾,使两国独力难支,从而把赵国的危机化解掉。经过漫长的准备,张儀率领军队进攻河内,并最终成功地占领了这个重镇。魏国和楚国的军队不能坐视不管,其中楚军最先发起了进攻,魏军紧随其后,两国一时间被牵制住。张儀借着赵国反击的机会,最终成功解围。
60、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
61、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62、围魏救赵是一个古代战争策略。
63、田忌依计而行。
64、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65、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66、赵国智囊春申君通过巧妙的计谋,让魏国放走了它们的投降使者,并投降使者带回赵国后,春申君换走了投降使者的衣服,乘夜赶到了魏王的营帐里,向魏王表示内部高层都是反魏的,赵军已经集结好,准备反攻。
67、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68、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
69、围魏救赵是一则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
70、围魏救赵是中国战争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4年,是孙膑为了解救赵国都城邯郸,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赵国国君赵成侯急忙向齐国求救,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的战略,派田忌率军直趋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击败魏军,赵国之围立解。
71、战国时期,赵国处于齐国、楚国和魏国的三方围攻之中,形势十分严峻。赵国的名将廉颇年事已高,无法再兴军抵抗,于是他提议攻取魏国的国都,以制约敌国进攻。但是此举面临着魏国和楚国的双重压力,无法实现。在这个危机时刻,一个智谋过人的年轻人张儀站了出来。
72、”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73、魏国的国相魏无忌商量对策时,得到了一个名叫李信的智囊的建议,即趁齐国攻打魏国时,晋国向齐国进攻,迫使齐国军队分心,从而减轻魏国军队的压力,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74、公元前245年,秦国苏秦和张仪分别向齐、楚、韩等国的君主进献“连环计”,借此诱使各国先与魏国结盟,然后再借机攻打魏国,最终达到救赵的目的。
75、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
76、为争取战略主动,孙膑决定给敌军制造齐国部队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无能的军官带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齐军大败。魏国大将庞涓以为齐军不堪一击,于是加紧对赵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想到齐军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
77、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此刻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必须空虚。
78、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的军师孙膑赶紧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
79、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
80、讲的是,
81、战国时期,有两位着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后来,孙膑被齐国大将田忌秘密营救到齐国。围魏救赵,就是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战争。
82、最终,魏国被抽调部队攻击,有所松懈。赵武灵王率领骑兵直接奔袭魏都咸阳,军事重镇魏军不得不撤军迎敌,摆脱了其他国家的合围。赵国由此脱离困局,最终保住了自己的一片领土。
83、《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84、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85、与此同时,孙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逼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迅猛从攻打赵国的前线往回撤军,长途跋涉去保卫国都。因为兵困马乏,又陷入孙膑的包围圈中,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86、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
87、围魏救赵的意思是: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88、中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记载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围魏救赵、淝水之战等等。
89、围魏救赵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战争策略。
90、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
91、这个故事的结论是成功。
92、最后按照孙膑的策略魏兵大败,孙膑也因此出名,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被选入三十六计,围魏救赵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93、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
94、围魏救赵的典故也成为了一种智谋手段的代名词,被广泛流传和使用。
95、具体的方法是东山再起,以小搏大,把攻击的重点放到其他地方,让敌人分心,从而达到保护赵国的目的。
96、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邯郸。赵王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魏国内部空虚,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在路经桂陵要隘,齐兵设伏截击魏军。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97、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
98、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必须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推荐,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99、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100、公元前368年,赵国在齐国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国的属国卫国。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近十万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大臣邹忌主张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国的实力。但大臣段干纶认为,如果魏国打败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加强大,进而对齐国造成威胁,因此极力主张支援赵国。
101、这种手段往往要求先攻占敌方重要节点或牵制敌军主力,方能实现解围。
102、围魏救赵是一种战略手段,目的是为了支援被敌方包围的盟友。
103、是一段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策略。
104、围魏救赵是一则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
105、齐威王采纳了段干纶的建议,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八万救赵。身为军师的孙膑在分析形势后,认为魏国军队很强大,如果与魏军正面交锋会造成齐国的较大损失,所以应该避实就虚,趁着魏国精锐部队在外,魏国国都大梁防务空虚的机会,攻打它的国都,迫使魏军回救大梁,赵国的危险就会自然消解。
106、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田忌本来打算领军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制止说:“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魏国的'国都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军备空虚的地方,魏国国都被围困,魏王肯定会下令庞涓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自救。我们再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路,中途伏击他,必定可以大获全胜。这样,我们不但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而且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成果。”
107、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
108、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109、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
110、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支援。由于魏国兵力大多在前线,都城兵力空虚,于是齐军去攻击魏国。魏国只能回撤,齐军以逸待劳,打败魏军,就解决了赵国被围困的局面。
111、围魏救赵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大致故事情节如下:
112、引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奇效
113、这个典故也被引申为解决危机的一种策略,意味着在对等的对手中,找到导致对方分散注意力或者将其力量耗尽的弱点,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114、这个故事中,孙膑利用魏国的主力部队被调往赵国都城邯郸的机会,采用围攻魏国的方式,迫使魏国撤回部分兵力回救本国,从而成功地解救了赵国。这个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115、围魏救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116、《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 • 围魏救赵典故200字优选116句
- • 悬梁刺股50字的故事-摘抄96句
- • 优选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故事【66句】
- • 悬梁刺股的故事怎么讲
- • 悬梁刺股的故事简短50字-集锦84句
- • 悬梁刺股的启示【优选66句】
- • 挑灯夜读成语故事精选42句
- • 悬梁刺股6个字汇总87句
- • 悬梁刺股故事200字汇总100句
- • 悬梁刺股出自哪里49句精选
- • 梁上君子的典故优选汇总40句
- • 通宵达旦的典故-摘抄40句
- • 高山流水的典故100字精选30句
- •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介50字精选68句
- • 拨乱反正典故【31句精选】
- •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典故【23句精选】
- • 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20字-97句优选
- • 悬梁刺股出自哪个故事90句
- • 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典故优选汇总49句
- • 悬梁刺股算不算民间故事精选4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