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主要人物是谁【好句摘抄59句】
凿壁偷光的主要人物是谁
1、凿壁偷光,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
2、匡(Kuang)衡
3、“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是西汉时期一位特别有名的人。我们简单说一下“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匡衡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连灯都买不起。但是他偏偏又特别好学习,很想做官,为朝廷建功立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家里的墙缝中射出来了一丝丝微弱的光芒。
4、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他自幼苦读,品学兼优,在朝为官深受皇帝器重,但后来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被免去官职。虽然被免去官职,但匡衡刻苦求学的精神还是传播到后世,影响深远。
5、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苍山县鲁城匡王村人,“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
6、他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时,才有时间看书。常常一本书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他心想:白天我在地里干活,没有时间看书,我应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墙壁上有亮光。他起床查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灯光从裂缝透了过来。匡衡想了想,招来一把小刀,把裂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过来的灯光看书。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了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学者。
7、答1.凿壁偷光是主人公匡衡
8、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9、凿壁偷光历史人物是匡衡。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10、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匡衡。
11、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2、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
13、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
14、凿壁偷光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小学时候都有读过。
15、不是三国人物,是西汉。
16、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匡衡,出自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卷二》。凿壁偷光原本是指西汉学者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居的烛光读书,现在用来形容因家境贫寒而刻苦读书学习。
17、凿壁偷光描写的是匡衡。
18、“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经济学家匡衡小时候的故事。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就在邻居的墙上凿出一个洞来,借用邻居家的灯光发奋读书,最后成就大业。
19、从从时间上来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不是三国时期的,是西汉时期的。
20、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21、【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22、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23、主人公是匡衡。
24、三国时期为公元220年至280年,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
25、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6、这一丝丝温柔的光芒照在书上,正好让人能看见书上写的字,他就是凭借着这么微弱的光,坚持学习的。那么,有的人会说他白天为什么不看书呢?因为他们家太穷,他白天在别人家做短工,所以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看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凭借着对《诗经》的深刻理解,得到了汉元帝的赏识。
27、后来延伸出了成语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8、三字经里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从小很爱读书,可是家里非常贫困,买不起蜡烛,点不起灯。匡衡家的邻居非常有钱,家里一到晚上就灯火辉煌。匡衡就通过墙壁透过来的光线读书。
29、凿壁偷光原文
30、后来,匡衡发现邻家有烛光,并且透过墙壁上的小孔照射到他家,所以灵机一动,便把小孔偷偷地凿大一些,使得照射过来的灯光完全够读书所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见《西京杂记》)。
凿壁偷光的主要人物是谁
31、成语“凿壁偷光”出自匡衡的苦学故事。匡衡小时候求知若渴、非常好学,但是他家中贫穷,没有钱供他读书,于是匡衡就去大户人家做工,并从雇主家里借书来看。由于贫穷,匡衡买不起照明用的灯油,没办法在晚上读书,这让他非常苦恼。一天夜晚,匡衡意外地发现邻居家的光从墙上的缝隙透了过来,匡衡很开心,就把缝隙挖大一点,开始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
32、凿壁偷光的故事:有个名叫匡衡的十分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3、西汉时期,有个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却想读书的孩子叫匡衡。因为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他跟一个亲戚学习认字,有了基本的看书能力。在当时书的价格都很高,家中有书的富人们不会轻易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给有钱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希望人家能借书给他看。因此,匡衡便读到了很多书。但他一天到晚都在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书,所以书读的非常慢。匡衡想到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但是他家里穷,买不起油灯。于是匡衡用小刀在墙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点灯时,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来读书。后来,匡衡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34、匡衡虽然喜欢看书,但由于家贫没有蜡烛,所以每每在晚上便不能继续学习,为此他甚是苦恼。
35、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36、故事讲的是,匡衡从小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37、凿壁偷光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38、是匡衡。
39、匡衡的邻居家里日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通亮。他想到邻居家里去读书,可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亮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本对着这光,读起来也挺方便。
40、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1、主人公是匡衡。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是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匡衡年少时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42、汉元帝封其为乐安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被贬为庶人。
43、【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4、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讲的是匡衡勤奋好学,但是家里没有蜡烛,于是他就在墙上凿了个洞,将邻居家的光引过来照在书本上,最后到主人家做雇工,受到了主人的帮助,成为了一代大学文家的故事。
45、匡衡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经学家,公元前36年,匡衡成为宰相,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士子,怀抱着匡扶社稷的理想,在匡衡担任宰相的时候,石显正得势,石显身任中书令,因为职位关键,日夜与皇帝朝夕相处,因此深受皇帝的宠幸。
46、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7、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于是他在农忙季节就给富人家里打工,不要工钱,只求别人借书给他看。
48、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苦学成才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49、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有钱去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县里有一个财主家,家里堆放许多书,他就去帮助财主家干活,不要工钱。财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啥白白给我家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给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里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财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全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50、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文学家,政治家匡衡的故事。匡衡,字稚圭,东海人士,西汉经学家,以说“诗”箸称。公元63年,汉元帝封他为丞相,主张道德教化,礼让仁义。
51、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匡衡小时候勤奋好学,但是家里贫穷没有蜡烛,于是他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蜡烛光亮来读书。
52、主要人物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
53、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等职。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全国政务。
54、宦官石显结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55、凿壁偷光的意思是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56、凿壁偷光是出自西汉的匡衡
57、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
58、凿壁偷光,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59、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卷二,成语"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 凿壁偷光的主要人物是谁【好句摘抄59句】
- • 悬梁刺股是什么时候的故事【27句文案】
- • 东窗事发的典故-44句优选
- • 精选苏秦锥刺股的精神是什么【42句】
- • 悬梁刺股的历史典故优选26句
- • 悬梁刺股的典故500字-64句优选
- • 背水一战的典故-集锦35句
- • 悬梁刺股的感受【精选52句】
- • 悬梁刺股出自-42句优选
- • 悬梁刺股的故事出自哪里-摘抄60句
- • 负薪读书的典故优选汇总121句
- • 悬梁刺股的故事30字左右160句
- • 苏秦刺股的故事概括50字汇总62句
- • 凿壁偷光的那个典故优选汇总72句
- • 悬梁刺股原文【优选73句】
- • 凿壁偷光的故事概括20字左右-集锦61句
- • 悬梁刺股出自哪个典故-通用27句
- • 悬梁刺股的故事20字左右优选144句
- • 程门立雪的大意20字
- • 古代是谁悬梁刺股-集锦5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