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名家排名汇总42句
元曲名家排名
1、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创作形式多样,以杂剧居多,共67部,现存18部,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窦娥冤》。
2、元代戏曲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张国宾、高文秀等。
3、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5、作品:《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等。
6、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
7、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
8、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9、作品:《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罗李郎大闹相国寺》等
10、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11、他还写了数量可观的历史剧,其中代表作有《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12、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13、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14、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大家。历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当政统治集团黑暗腐败而深恶仕途,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辞官归里。后居田园八载,曾六诏不赴。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遂“散其家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劳疾而卒。张氏为官清正、关心民苦,敢于直言犯谏。其文学作品关注民瘼,情调多悲凉沉郁,文字流白,情感醇厚,少有雕镂。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乐府》。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被后人尊为元曲三大家之一,与关汉卿齐名。元史有传。
15、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佑七年(一三二○)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16、作品:《闺怨佳人拜月亭》、《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等。
17、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乔吉散曲是继宋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
18、乔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并列,号称"元曲六大家。
19、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20、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21、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22、汉族,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23、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24、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25、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
26、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27、在文学界,元曲四大家排名第一的是郑光祖,第二是白朴,第三是关汉卿,第四是马致远。但在戏剧界,排名第一的是关汉卿。王实甫不在元曲四大家之内,他的剧作是《西厢记》。
28、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9、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散文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有十五种,其中最为出色的是《汉宫秋》。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散曲作家。共写了达小令115支,套数16套。并且其中的,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后人传诵。前者有“万中之一”的中肯评价,而后者则有“秋思之祖”的无限美誉。
30、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元曲名家排名
31、郑光祖。
32、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33、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34、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35、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36、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
37、如同是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38、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39、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40、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4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42、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
- • 元曲名家排名汇总42句
- • 小班幼儿祝福语简短一句话-推荐61句
- • 三国演义主要歇后语精选77句
- • beyond的经典语录优选汇总35句
- • 元曲中关于明月【59句文案】
- • 影视剧中元曲名句汇总68句
- • 精选元曲艳句【67句】
- • 精选安妮宝贝的经典语段【30句】
- • 元曲中关于时光句子【好句摘抄31句】
- • 优选黄家强给家驹说的话【30句】
- • 荣誉时刻话语-推荐120句
- • 精选初中歇后语常考的【37句】
- • 最俗的诗-推荐199句
- • beyond口号精选27句
- • 六一儿童节正能量句子【148句精选】
- • 元曲总结的八句话优选74句
- • 元曲中关于金钱的句子精选42句
- • 洪昇名句-推荐27句
- • 明清小说经典名句【精选90句】
-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下一句-摘抄5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