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对五类人的审美判断
1、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
2、第三类,船上有声歌,有名妓闲僧随侍陪游,可见也非等闲之辈。浅斟低唱,颇有韵致,且“亦看月”,较之“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前二类人,似乎要风雅一些。作者用了四个“亦”字,正是比较而言。但这一类人虽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却在于“欲人看其看月”,则不免有意做作,其“风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3、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风景。
4、《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
5、第五类,是清雅之士。他们坐的是小船,船上还挂着细薄的帷幢,大约是不想露面吧。明净的几案,通红的沪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绝色佳人,一同赏月,确实雅兴不浅。
6、本文是明末文人张岱的一篇西湖随笔,写西湖七月半看月的风俗,它很鲜明地表现了作者鄙视那些达官贵人豪富无赖和追求风雅生活的思想感情。
7、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词,然孰优孰劣、孰雅孰俗则昭然若示。
8、《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
9、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10、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11、作者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各色人等,无不现身纸上,而作者似乎不动声色,五个“看之”,大有冷眼旁观之概。然而他的主观褒贬之情还是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了,第一类是假冒风雅的官僚,第二类是无意风雅的豪门,第三类则欲显风雅而不免做作,第四类是不知风雅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类是不欲显其风稚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客。
12、《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与这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类,即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观景赏月时行为的持重高雅、情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
13、文章开头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使读者吃惊。在写散文的修辞学上,这种写法,叫做“奇峰突起”。西湖七月半,虽然一无可看,但却有许多人来看七月半。“看七月半”此话极妙。因为,这许多人也知道“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但他们还争先恐后的来到西湖上,看的只是一个“七月半”而已。这就是苏州人所谓“轧闹猛”。作者用高度概括的文笔把成千上万的游客归纳为五类逐一评品。第一类是达官显贵,第二类是名娃闺秀,第三类是名妓闲僧,第四类是一些市井无赖、浪荡公子,第五类是一些鄙弃世俗、厌恶繁华的高洁之士。这五类人归纳起来只有两类:真心赏月之人和借赏月之名追欢寻笑或沽名钓誉之徒。作者将前者引为同类,对后者加以嘲讽鄙弃。
14、西湖七月半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意义。其中经典的句子有很多,如“七夕鹊桥会,忆君心似西子长留”的伤感爱情之美,还有“万籁此都寂,惟闻钟鼓声”的宁静与祥和。这些句子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情感和智慧,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邃。在默写这些经典句子时,我们需要认真理解每个字的含义,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它们的精髓和价值。
15、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16、第四类,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们与前三类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车,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丛中乱挤乱撞,专拣热闹处钻。他们大呼小叫,旁若无人,甚至假装酒醉,东倒西歪,手舞足蹈,嘴里哼着走了调的流行曲调,左顾右盼,洋洋自得。此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
17、第二类,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的平台上,哭哭笑笑,娇声娇气,左张右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这一类人是乘机玩乐,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样子,其有别于第一类者在于不借“看月”之名,虽然庸俗,却不假冒风雅。
18、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但更多的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9、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著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
20、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该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形象地将市井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1、但是他们不想被人看见,有的把小船隐蔽在树荫下,有的则悄悄地划向里湖,躲避喧闹的人群。他们在清净处得以从容看月,而不被别人看见,他们的看月纯是兴之所至,自然而然,并无做作之态。
22、第一类,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着豪华的大船,摆开丰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员献艺,船上灯火通明,声乐齐鸣,好不气派。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
23、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24、农历七月半是七月十五,指的是鬼节或者叫中元节鬼节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25、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
26、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作者在此白描传神。
27、五种人分别如下:
28、作者对前二类人显然嗤之以鼻;对第三类有所肯定,也有所讥刺;对第四类虽然不作肯定,却似乎欣赏其放荡中亦有几分天真;对第五类则显然引为同调。
29、五类人,依次写来,如镜头推移,声态各异,境界不同。纷杂的情景再现于笔下,作者并不现身评点,却于客观的画面中分雅俗、寓褒贬,兼有史笔与传神之妙。
30、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
31、杭州城市文化,张岱(西湖七月半)在晚明文学发展过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有一席之地,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时代特色,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
- • 西湖七月半对五类人的审美判断
- • 优选带娃出来玩发朋友圈的简单文案【56句】
- • 李白夸张的名句月亮-推荐60句
- • 有配音运动健身励志文案汇总193句
- • 摘抄经典文化10篇【优选41句】
- • 沁园春雪从用词角度分析【好句摘抄38句】
- • 幼儿课间户外活动文案【49句文案】
- • 搬新家含蓄文案汇总34句
- • 抖音个性签名【好句摘抄113句】
- • 精选6周年店庆朋友圈文案【37句】
- • 幼儿园小朋友朋友圈文案-摘抄211句
- • 从小带大的学生文案38句精选
- • 健身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文案精选79句
- • 摘抄作文上的好词好句好段和感想还要题目【优
- • 旅游回家返程搞笑文案汇总46句
- • 你负责开心我负责陪伴的文案优选67句
- • 健身祝福文案【33句文案】
- • 描写清凉的水面动态描写句子【好句摘抄39句】
- • 感冒有趣文案-推荐53句
- • 小孩感冒了发朋友圈让人心疼的文案45句精选